ʕ •ᴥ•ʔ

建立多重安全狀態的「HEARTS」

本文摘自《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創傷理論,與知情同意的開放式關係》。


我們已經介紹完多重安全狀態的兩大骨幹,也就是成為避風港與成為安全堡壘;接下來,我們要把重點放在更具體的面向,讓你能夠試著在多段關係中建立起多重安全狀態。我爬梳了如何在成人戀愛關係中建立安全依附的相關文獻,並且綜合我的多重伴侶諮商實務,我將提出一個稱為「HEARTS」的模型──這六個字母分別代表的是,我認為要在多段依附關係中安全運作所需的不同要素、技巧、能力、方法。

H:Here──在場與陪伴
E:Express Delight──表達喜歡
A:Attunement──情緒的同步與調和
R:Rituals and Routines──儀式與規律
T:Turning Towards after Conflict──面對與修復衝突
S:Secure Attachment with Self──自我的安全依附

HEARTS的前五個字母,都跟多重安全狀態的關係層次有關;你可以在你自己的多重伴侶關係中試試看。HEARTS的S側重於多重安全狀態的個人層次;我會在第九章來處理這個部分,並引導你把這個方法運用到你自己身上。請特別注意,你並不需要隨時隨地做到這些事情;但我相信,如果你能將這些事項視為關係的核心,你就能發現許多美好、有效的方法,可以讓你獲得愛情中的滋潤和茁壯。




H:你在嗎?

嬰兒不可能和缺席的人建立連結。照顧者的缺席危險且具傷害性,而且可能產生持續多年的連鎖反應。依附始於身體,一開始在母親的子宮內,接著才是和照顧者的肌膚接觸。身體接觸是依附的發展所需,觸摸與面對面的接觸能夠建立連結,當孩子哭喊,人們也用自己的身體告訴孩子,他們很安全、他們並不孤單。聲音在依附系統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依附對象所發出的正確語調與節奏,能夠極其有效地撫慰我們的痛苦感受;一個人的聲音與肢體語言,也可能成為我們判讀對方是否值得信任、安全的基礎。

在重要他人能夠持續且迅速地回應我們對接近的需求時,對依附系統跟安全依附是最理想的。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依附對象觸手可及(意義上與實際上皆然),以及當我們有需求時,他們都會在,並給予回應。當我們感受到伴侶「在身邊」時,我們就能夠相信,伴侶真的關心、重視我們,而且我們值得被愛、被關注。如果伴侶總是不在、反應遲鈍或心不在焉時,我們就會產生不安全依附感,認為自己不被重視、不被愛、不被珍惜的恐懼與懷疑就會滋長。

佛教高僧與非暴力倡議者一行禪師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我們能夠佈施給別人的最大禮物,就是我們的存在」;創立富比世雜誌的邁爾康.富比士也曾經說過:「在場,不只是單純出現」。就算你物理上出現在這個空間,也不代表你身邊的人感受到你真的在場與存在。 你和伴侶在一起時,你真的把心思放在他們身上了嗎?還是你因為手機、生活壓力、對未來的煩惱,或者與其他伴侶的關係而心不在焉?你真的好好傾聽過伴侶說話嗎?還是你其實分神想著其他事情,或者在腦子裡想著接下來要講的話?對於依附來說,身體上的物理接近至關重要,但僅僅只是出現並不足夠。不管是哪種關係,能和伴侶待在一起都非常重要,但多重關係尤其常聽到人們抱怨伴侶的陪伴不夠,畢竟實際上需要照顧的人數比較多。我最常聽到的不滿是,約會時有人不專心,一邊和其他伴侶傳訊息,讓另一半覺得很受干擾。

依附是一種身體經驗,我們必須跟自己同在、跟所愛之人同在,才可能建立和發展其他的依附能力與多重安全狀態。想要建立安全關係的成人,如果你不在自己身邊,或者不在伴侶身邊,你就不可能感到肯定、理解、修復,甚至只是同樂。不是把手機放下幾分鐘,就叫做在場。所謂的在場是一種狀態,是指你的身心都專注在這裡,以你真正的存在,作為送給別人的最大禮物。


需要審視的問題

・你如何展現自己確實在伴侶的身邊?
・你和伴侶待在一起時,要如何更能顯示你的在場?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更快、更可得地回應你的伴侶?
・你的伴侶都如何展現他們在你身邊?
・在你需要時,你相信你的伴侶都會在、都能及時回應嗎?
・你的伴侶要如何能讓你更覺得,他們和你相處時,真的全心全意地與你同在?

值得嘗試與實驗的事情

・為了真正與彼此同在,我們會需要進入到一種跟平常不同的內在狀態。而要做到這點,就會需要學習培養一種全心專注在對方身上的「在場感」,才有辦法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可以多嘗試各種不同的練習,創造這種能夠專注在當下的狀態。
・練習把這種能專注於當下的能力,視為是對自己也很重要的能力,並且在關係中努力實踐。
・優先安排固定的時間跟伴侶專心相處。如果你們能相處的時間有限,這點尤其重要;不過,就算你們同居、共處的時間很長,但多半因為操煩孩子、房子、工作、寵物、三餐而分心,那麼安排這種專心相處的時間還是非常重要的。
・約會與相處時,請把你的手機、智慧手表,或其他電子設備收起來。除了真的很緊急、必要的情況之外,請盡可能不要在約會期間和你的其他伴侶傳訊息、聯絡或講電話。如果你的伴侶連一小段時間都沒有辦法不跟你聯繫,他可能需要專業的協助,處理這種不安全依附感或相互依賴的模式。儘管基於依附的關係都需要照顧,但在安全運作的關係中,我們通常就能用比較有彈性、同理、寬容,甚至欣賞的角度,看待彼此的短暫分離。
・當然有些情境下,你不太可能完全不使用手機。例如,如果你和伴侶同居,你們雖然都在家,但那並不是你們特意安排的專心相處時間;又或者,如果你和伴侶正在長途旅行,不可能這麼多天都不跟其他伴侶聯繫。這種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當你需要去傳訊息或打電話時,明確告知你的伴侶。請不要在伴侶去浴室,或和你待在床上的時候,偷偷傳訊息給其他人(除非伴侶真的不介意)。對於同居的伴侶來說,每天或每週特別安排一個固定時段把手機關掉、彼此專心相處,對關係會很有幫助,這樣的話,就算你在其餘時間都得使用手機,也不會成為大問題。在和非同居伴侶相處時,請明確地讓他們知道你需要使用手機一會兒,然後你就會繼續專心在他們身上,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關係陷入緊張。
・如果你跟其他伴侶吵架了,或者你有其他的生活壓力,無法真正專心,至少你可以試著把妨礙你專心的理由,明確地告訴伴侶。你不一定需要說得太細,因為你可能不想浪費他的時間處理你跟別人的關係,而且你得尊重另一位伴侶的隱私,但能夠明確說出你在煩心什麼、為何此事讓你分心,也是一種展現在場的作法(切勿明明不好,卻裝沒事)。儘管這不是最理想的狀況,但至少這樣很誠實,而你的伴侶通常會比較舒服。
・請和伴侶討論你們偏好的相處模式(例如,時間要多長、頻率要多高)。請讓伴侶清楚知道,就時間、心力、溝通形式,你通常能夠做到什麼程度。
・請盡可能明確告知你不能出現的時段,不管是每天或每週會固定不在的時段,還是你跟其他伴侶的例行相處時間,或者你要出遊或去度假。當你無法出現時,至少要明確告知你何時會不在、何時會回來,這對大家的依附系統都好。
・如果你當下無法陪伴你的伴侶,請至少讓他們知道你什麼時候可以,讓他們心中有個底。




E:喜歡的表達

接著,你可以透過表達你對伴侶的喜歡,來進一步培養你與伴侶之間的多重安全感。研究者布朗與艾略特曾指出,喜歡的展現是安全依附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家長不僅喜愛孩子的作為,也喜歡他們的性格展現,孩子就能發展出自我肯定與健康的自信。成人也需要透過對方所展現的喜歡感受,來強化關係中的安全依附與健康的自我意識。如果伴侶能夠展現出,我們對於伴侶是特別的、重要的人時,我們在這段關係中的自我價值感也會提升。如果我們對伴侶表達出欣賞與感激,就能讓關係進入一種正面的文化,允許彼此在這段關係中展現脆弱、真摯與快樂的一面。我們可以透過語言、行動、觸摸或者眼神,向伴侶表達這種喜歡的感受。黛安.普爾.海勒和其他研究者會使用「含情脈脈」(beam gleam)一詞,來描述這種充滿溫暖、善意與愛意的眼神(也稱為「依附凝視」),藉由這種非語言的表達,伴侶就能看見自己在我們眼中是多麽特別的存在。

在多重伴侶關係中,喜歡的表達不可或缺。要從單偶關係的思維模式(我和你在一起,因為你是我的唯一),轉換到多重伴侶關係的思維模式(我和你在一起,因為你很獨特,但你不是我的唯一)並非易事。即使我們不想如此,但這種單偶關係思維依然會像宿醉一般襲來,人們不禁會對伴侶的情人產生競爭感,或者會懷疑,如果自己沒有他們所擁有的某些特質、環境、性癖好或生理特徵,伴侶還會想跟自己在一起嗎?即使是擁有健康的自我意識與自信的人,往往也需要許多正面回饋,才能解釋為何明明有這麼多人選,為何伴侶會喜歡自己,或者選擇和自己在一起。需要知道伴侶喜歡、珍視自己的理由並沒有錯,而且能向伴侶表達他們是你特別重視的人,對關係來說也非常重要。感受到對方所展現的喜歡感受,以及知道自己在對方生活中的分量,是我們感到嫉妒,或感到被新歡威脅時能夠依靠的重要資源。與其讓自己陷入懷疑和恐懼中,試圖想起伴侶讓你感到自己很特別、不可取代的那些時刻,可以撫慰你的焦慮,也才能讓同樂之愛出現。


需要審視的問題

・你都如何表達自己對伴侶的喜歡?
・你的伴侶是否希望你表達更多或不同的喜歡感?你要如何做到?
・你的伴侶如何讓你知道,你對他們來說是獨一無二、特別、珍貴的存在?
・你是否希望伴侶能用其他方法表達對你的喜歡?
・在哪些情境中的喜歡表現,對你或你的伴侶比較正面或負面?(例如,在和他人約會前後)

值得嘗試與實驗的事情

・透過口頭或文字讓伴侶知道,他們讓你的生活變得多采多姿。
・透過口頭或文字讓伴侶知道,他們對你來說是非常獨特的存在。
・透過口頭或文字的方式讓伴侶具體知道,你喜歡或欣賞他們什麼地方。不是他們為你做的事,而是跟他們本人相關的面向。
・如果你不太會說話,可以透過做一頓飯、跳一支舞、藝術創作,或者任何適合你的事情,來向你的伴侶表達他們之於你的獨特與珍貴之處。
・和伴侶共度時光後,告訴伴侶在這段相處中你最喜歡什麼、他們做了什麼對你特別有意義的事情。你可以在你們要道別或就寢前說,也可以在你們分開後的幾小時或幾天以內說。
・和你的伴侶們一起練習感謝。你可以安排固定時段,感謝對方對你所展現的支持、陪伴,或任何對你有意義的事情。你可以在約會結束後說,也可以每週固定抽出幾分鐘,感謝伴侶這一週對你的支持。
・記得帶著愛意凝視你的伴侶。只要三秒鐘的依附凝視/含情脈脈,就能夠神奇地強化彼此間的依附連結。關係初期時我們通常不太需要這種提醒,畢竟當時可能從頭到腳都散發著對這個人的愛意與崇拜;如果能在穩定關係中恢復這種感受,有助於重新燃起火花。看到我們的穩定伴侶用這種眼神望著其他人,可能會讓你感到有點痛苦。請嘗試也這樣凝視你的伴侶,你會發現你們之間的依附連結將能被大幅地強化。




A:情緒的同步與調和

依附連結是情緒性的,能夠和伴侶在情感上相連,是讓彼此感到安全的核心。情緒同步是一種和伴侶有情感共鳴的狀態,也是一種想要完整了解對方感受與經驗的行動。嘗試和伴侶同步,不是要你完全同意對方,也不是要把他們的經驗當成自己的經驗,而是要試著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與內在,同理他們的經歷。情緒同步代表,你對伴侶抱持著好奇心,想要知道他們的感受與需求,這將能帶來被看到、被理解,或者「有人懂我」的感受。透過和依附對象之間的情緒同步,兒童可以反映、對應到自己的經驗,進而發展出辨認自己思緒與情緒的能力,並且學習如何自我調節這些情緒與心理狀態;成年之後,我們依然需要能夠被他人理解、和他人建立連結,感覺到自己獲得了他人的接納、理解、支持,我們才更能夠容忍與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

以依附為基礎的關係中,可能出現一些跟情緒同步有關的挑戰,例如,當伴侶對你不滿或你被對方觸發情緒反應時,要如何繼續和他們維持情緒同步的狀態。在多重伴侶關係中,如果話題是關於其他伴侶、如果你的嫉妒心浮現、如果話題內容可能影響到你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時,要維持情緒同步的難度就會更高。如果你同時有多位伴侶,你可能也會有點困惑,不知道要如何和每位伴侶都維持一致的同步狀態。由於每段關係的期待與需求各異,我們和不同伴侶的同步方式也可能不同。


需要審視的問題

・你覺得你的伴侶在情感上和你相通嗎?
・你怎麼知道你的伴侶了解你,且關心你的經驗?
・你目前用哪些方法理解伴侶的情緒或感受?
・你要如何改善或用不同的方法,讓伴侶覺得自己更被你看見、更被你理解?
・你是否希望伴侶改善或用不同方法,讓你覺得自己更被對方看見與理解?

值得嘗試與實驗的事情

・用心聆聽,先不要用大腦或要解決問題的思維傾聽。請放鬆你銳利的眼神與嚴肅的表情,敞開心扉傾聽。
・提出問題時,請真正秉持你的好奇心與想理解對方的心,不要預設對方的所作所為,也不要摻入你認為該做的事情。不要因為想讓自己好過一點、想證明對方的錯、想要揭穿對方說謊,就問一些只是在確認自己預想答案的問題;也不要用問題操縱或質問你的伴侶。
・努力更新伴侶的生活近況,例如,如果你知道他們去參加過什麼活動,或者哪位阿姨住了院,記得詢問他們,活動如何,或者關心阿姨的狀況。
・真誠地詢問伴侶的工作狀況,可以是整體性的,也可以針對具體事件。使用開放式問題,鼓勵對方分享他們對這些情境有什麼感受、需求或體驗,這些情境代表什麼、他們受到了什麼影響。 ・運用你的身體,一起感通對方的情緒。性就是個很好的作法,如果可以分別專注於伴侶各自的喜好與欲望更好。你也可以嘗試各種不同技巧,譬如採取坐式或側臥式時,讓兩人的呼吸節奏一致,或者其他不是性愛,但能同步你們身體與呼吸的作法。
・每天稍微騰出時間,想一想你某位伴侶正在努力解決的困擾,並換位思考幾分鐘。
・當你的伴侶提到其他伴侶,或其他可能觸發到你的話題時,請不要以身為伴侶的角度思考,改以身為朋友的角度思考。你還是可以提出你的所有疑慮或疑問,但請盡可能把對方分享的內容與對他們的意義,與對你自己的影響分開。
・放慢對話的速度,在你回應對方之前,先用你自己的話,試著重述你所聽到的內容。
・學習非暴力溝通或其他能鼓勵你運用同理心溝通的方法,看見伴侶他們的感受和需求。
・閱讀約翰.戈特曼的《信任的科學:伴侶間的情感同步》一書。




R:儀式與規律

規律性會讓我們的依附系統感到放鬆。在依附關係中,我們偏好可靠的伴侶,也偏好比較穩定的情境,變化通常可以預期,也不會突然出現會天崩地裂的劇烈變化。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儀式可以消除很多煩惱,也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是伴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大的承諾儀式與通過儀禮(rites of passage),則可以大幅地強化伴侶之間的連結。儀式或正式邀請某人成為我們的伴侶是一種外在承諾,可以為關係提供結構和定義;至於伴侶之間的日常互動,包括各種情侶之間的規律、習慣、或小小儀式,則是一種內在承諾,代表我們確實願意全心投入這段關係。

單偶關係的日常慣例比較容易建立,只需要考慮兩人的需求,而且比較重大的儀式與通過儀禮(例如結婚、生小孩、同居)通常比較明確,也會受到社會的期待與支持。在多重伴侶關係中,標誌關係進展的方式沒有那麼多社會想像的基礎,也比較難找到伴侶之間的共同生活節奏,尤其當沒有同住,或者其中一人已另有同居伴侶的時候,更是挑戰。多重伴侶關係當然有自己的儀式可以標誌關係進展,例如第一次一起過夜、出外旅行,或者第一次無套性愛,雖然一般社會規範往往容易忽略這些事件的重要性。在我們的關係中,和伴侶一起找到那些對彼此很特殊的大小事件很重要;因為具有能夠預測和期待的例行之事,是讓依附關係得以安全運作的基礎。

在伴侶分離或重聚時,創造一些儀式和例行之事也很重要。我們的依附系統對於分離與團聚非常敏感,突如其來的離開或出現都會刺激我們的神經系統,不告而別或貿然來訪也可能破壞連結感。乍看之下,理解你的情人在相見時需要如何重溫情感、在道別時要如何維繫安全感,彷彿很微不足道,但千萬不要低估這件事情的影響力。我有位同事,他非常清楚每位不同情人所偏好的「愛情語言」,在和情人重聚時,他會盡可能即時提供對方最需要的語言,強化雙方的連結感受,並為後續的相處時光開場。

另外,要去找其他情人之前的道別,以及回來之後的重聚,對於彼此的安全感也有很大影響。有人道別時不喜歡太盛大或刻意,但也有人希望在情人出外約會之前,能夠有一些相處的時間。同居的伴侶可能會希望對方約會回來後,先洗過澡才能上床,或者希望對方回家後要先心靈交流或有身體接觸,也有人希望與他人約會當天,要睡在不同的房間。

在以依附為基礎的關係中,雖然例行之事相當重要,但也要記得可以偶爾打破這些規律。因為規律也可能使關係變得一成不變,不要忽略了偶爾跳出日常循環的重要性,引入一些新鮮事物、一起玩耍或冒險,可以讓感情重新升溫。


需要審視的問題

・我與伴侶之間已經有哪些我認為有意義、讓我有安全感的規律習慣?
・我們經歷過哪些讓彼此感覺更親密的關係儀式?
・我喜歡什麼樣的慶祝活動?
・有哪些例行之事讓我覺得和伴侶相處時更有安全感?
・有哪些關係的儀式或通過儀禮能夠強化我們的連結感?
・你和伴侶在小別後重聚,你們各自需要哪些元素來重新建立聯繫?
・要去和別人約會前,如何告知彼此或如何道別,可以讓彼此更有安全感?你希望約會前聯絡感情,還是希望約會後再來?

值得嘗試與實驗的事情

・和伴侶共同制定你們睡前或起床的儀式,無論你們是否住在一起。確保並支持你的同居伴侶有空間和其他情人創造屬於他們的睡前或起床儀式。
・和伴侶一起慶祝生日、紀念日和重要成就。關於生日,請提前和伴侶溝通你對生日的希望和願望,小心不要只因為你喜歡,就期待伴侶要在你或他的生日當天陪你。那是他的生日,請讓伴侶享有自主權,讓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和任何他們喜歡的人慶生。
・和伴侶一起哀悼失去與轉變。
・創造紀念關係的假期儀式,就算不是在真正的假期日也無妨。
・創造關係紀念日,並固定花時間在當天相處。請讓伴侶知道你與其他情人既有或可能會有的紀念日。
・請你也讓伴侶知道,有哪些活動或甜言蜜語只能保留給特定的關係。有些人認為,不應該把特定事物或地點設定為某一位伴侶專屬,但也有人認為這件事情沒什麼問題。我個人觀點比較中庸,我認為要在感情中澈底放棄「專屬於我們」的概念,似乎有點不切實際(畢竟情侶之間的認同感,在多重伴侶關係中是很健康的),而且我也發現,如果人們可以要求保留他們想保留的東西,會有很強的療癒效果。只要這種保留是透明的,所有當事人都知道哪些東西專屬於誰,以及原因,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另外,所有關係都可以自由地創造專屬於彼此的事物或活動,也很重要。唯一的關鍵在於,這些保留的要求必須合理(例如,可以要求某個Podcast只有我們能夠一起聽,也可以要求「小糖粉」一詞不能用來稱呼別的情人,但不應該是:你不准和別人一起去墨西哥,或者這個體位你不准跟別人做。)將某些事情分配給特定關係可能可行,但務必謹慎、透明,否則這些水域很快就會變得危險與充滿層級。
・為彼此創造暱稱或特殊的情話。這些暱稱或情話可以只限於兩人之間,不過在建立此類協議時,要合理,也要有意識地包容其他伴侶的需求。
・和伴侶舉行展現承諾的儀式。美國目前無法跟超過一人合法結婚,但沒有人可以阻止你跟其他伴侶舉行承諾儀式。
・你們可以創造你們自己的儀式,可以邀請朋友、家人、師長或其他伴侶為你主持,也可以找一位對多重伴侶友善的司儀來,共同完成這種對你和伴侶都意義重大的儀式。
・記得偶爾跳出你們的日常與慣常儀式。可以臨時安排一天廝混,可以待在家裡,也可以一起出門做一些平常不會一起做的事情。




T:面對與修復衝突

關係的斷裂是不可避免的。關係不是靜態的,而會持續不斷在和諧與爭執之間、在斷裂與修復之間來回。每個人都不同,所以終究可能會說錯話、做錯事,說出讓我們後悔的言論,或者忘記對於伴侶很重要的事情。就算我們想要,我們也不可能無時無刻都是最完美、最關心、最在場的伴侶。關係中出現裂縫無妨,關鍵在於我們要如何修復。能夠在出現衝突與歧見,或喪失連結感時,知道如何修復彼此、找回彼此的節奏,才能夠建立安全依附與具有復原力的關係。沒有處理的衝突將對信任感和安全感帶來持續性的影響。就依附類型來說,安全型比焦慮型更有機會採取有建設性與雙贏的方式解決問題,他們也比逃避依附型更有機會配合伴侶,能夠同時關照到自己與伴侶的共同利益。

根據戈特曼研究協會進行的長年研究,幸福的伴侶與怨偶之間的最大差異,不在於會不會吵架,而在於吵架之後,他們可以多快修復關係,和好如初。註81跟該協會稱為「怨偶級」的人相比,「關係大師級」的伴侶吵架時,雖然還是可能會出現大吼大叫、講話刻薄、進入防衛姿態、批評對方,或者拒絕溝通的狀態,但他們通常比較能夠坦承自己在衝突過程中的角色,因此也比較容易開啟關係修復的工作。關係大師級的伴侶能夠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也知道修復關係比爭執本身更為重要。戈特曼研究協會也發現,修復關係的技巧高明與否,跟修復效果未必有關;實際上,比起完美的修復技巧,態度真摯才最是關鍵。我經常對個案說,只要你心中還是想要證明你是對的、伴侶是錯的,那麼就算你擁有世界上最棒、最多的溝通與衝突解決技巧,也是枉然。我還是很建議多學一些溝通與衝突解決技巧,但即使沒有這些東西,只要你的態度正確,願意承擔修補關係的責任、願意保持謙遜和開放的心態,你們就能走得更遠。

戈特曼研究協會還發現,衝突後的復原能力也和伴侶之間多常在彼此的「情緒帳戶」中存款有關。如果關係中本來就存在相互理解、表達感謝、好好相待的文化,就比較能夠抵禦感情中的風風雨雨,修復關係的努力也比較容易奏效。如果伴侶之間本來就很疏離或不尊重彼此,不管多麼用力修復,成功機率通常還是很低。如果你已經開始練習HEARTS,你可能會發現,雖然衝突還是會出現,但關係的修復會順利很多,甚至可能因為這些爭吵而讓你們變得更親近。


需要審視的問題

・你與伴侶的衝突是否有特定的主題?
・過去關係出現裂痕時,你和伴侶是如何修補的?你怎麼做到的?
・你都如何修復關係?哪些事情對你很容易?哪些事情對你很困難?
・你的伴侶如何修復你們的關係?
・關係出現裂痕時,你可以採取哪些不同作法與伴侶修復感情?
・你對伴侶有什麼要求?

值得嘗試與實驗的事情

・如果你們用訊息吵架,請暫停,直到你們可以面對面或通話再說,這樣比較能避免出現更多的誤會,讓問題惡化。
・如果爭吵變得太過激烈,不要害怕先暫時喊停。儘管很多人都知道,衝突太高張時稍微休息一下會比較好,但他們還是會繼續講話或想討論,即使這樣做無濟於事,或者只是讓一切更糟。當你發現歧見與衝突已經來到一個程度、當你情緒被觸發,或者當辱罵、批評或指責的語言出現時,請你們務必暫停。不過,千萬不要掉頭就走,你要告訴對方,你需要冷靜一下,並且共同決定何時要再繼續,共同處理這個問題。請注意,這種作法跟單純反動性、習慣性的逃避或退縮行為有所不同,在有爭執時逃避或退縮可能會適得其反,但在衝突太過激烈時,有意識地休息、暫停一下,是非常有建設性的作法。
・好好控制你的渴望。請記住,你想要維持這段感情,請盡可能同時保持對你自己和對伴侶的尊重,不要顧此失彼。
・閱讀蓋瑞.查普曼的《道歉的五種語言》一書。
・如果你常和伴侶起衝突,或者雖然你們的衝突不頻繁,但只要發生,就會非常劇烈,請在雙方沒有衝突的時候,坐下來討論你們彼此的需求,找出哪些可能事先避免或減緩的關鍵問題,並釐清你們各自有哪些需求要處理。
・如果衝突反覆出現或似乎無法解決,請尋求專業協助。
・可以參考「多元之愛」這個Podcast節目所開發的「雷達關係檢查表」,協助定期面對與管理關係中出現的衝突管理。




本章探討的是,你要如何在多重關係中建立多重安全狀態。操作本章所提出的建議,可能會需要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因此,你可以從你目前最需要的部分開始。在理想狀況下,HEARTS中每個字母代表的面向,你可能都會需要花一些時間練習(例如,先試著練習H兩週,再試著練習E兩週),這樣你才能循序漸進但深入地掌握不同面向的真諦。你可能會發現,有些面向你已經做得不錯,有些比較弱,雖然你可以根據特定關係的需求跳過部分的練習,但我不建議直接跳過整個面向,因為每個面向彼此相連,對於能否和伴侶實現多重安全狀態也都非常重要。最後,可能有些讀者會需要先從下一章的練習開始,因為你必須先和自己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才能夠開始嘗試透過HEART在關係中建立多重安全狀態。

#书摘 #多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