ʕ •ᴥ•ʔ

为什么皮拉罕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本篇节选自《无:生命的最佳状态》第五章。



为什么皮拉罕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部落。”

语言学家丹尼尔·艾弗列特曾经这样形容皮拉罕人。

皮拉罕族是居住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原始部落。时至今日,他们依旧在丛林中狩猎、垂钓,维持着与原始时代相似的生活方式。

科学界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是在2008年。自1977年起,艾弗列特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腹地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实地考察。他将考察成果编写成书,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艾弗列特的发现涉及诸多方面,其中当然不乏对皮拉罕人语言的独特性、原始部落特有的思维方式等有趣话题的讨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皮拉罕人的精神非常健康。

不用说,皮拉罕人中肯定没有咨询师或心理学家,他们也没有能服用的精神类药物。尽管如此,自杀、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精神问题在皮拉罕人中几乎不存在。更使人震惊的是,在皮拉罕人身上甚至很难见到愤怒、沮丧等常见的负面情绪。

艾弗列特说:“发达国家的生活比皮拉罕族轻松得多。尽管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的情绪常常近乎失控,他们却丝毫没有这样的迹象。”

实际上,皮拉罕人的生活充满压力。他们会被有毒的爬行动物或昆虫袭击,会担心染上无法治疗的传染病,还常常会遭到入侵的异族人的暴力对待。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皮拉罕人却拥有在发达国家难得一见的幸福,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略。




“单纯的人民”与“多虑的脑袋”

接下来,我们终于可以回到皮拉罕人的话题上。

他们能够享受世上无可比拟的幸福。在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阐释时,艾弗列特强调了“经历的即时性”。它指的是一种不关注脱离自身经验的事实的精神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接纳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态度。

这一观点的证据之一是,皮拉罕人倾向于仅仅谈论实际上有所见闻的事物。

抓到鱼了,去划船了,跟孩子一起笑了,朋友得疟疾死了……

他们谈论的话题全都基于现实,几乎没有虚构的内容。“要是更有钱就好了”或“那时候要是换一种做法就好了”这样的话题是不会出现的。

换言之,皮拉罕人的对话中不存在过去与未来。正因如此,他们不会为了明天的事而忧心忡忡,也不会为过去的失败感到懊恼,他们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当下。

因此,他们没有特定的宗教,没有精灵或祖先的灵魂这样的概念,也没有解释自身来历的创世神话。令人震惊的是,就连皮拉罕语的语法体系都几乎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概念。虽然现在世界上依然存在原始部落,但是像皮拉罕族这样的情况非常罕见。

当然,皮拉罕人也拥有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的脑功能。过去狩猎的失败经历带来的教训可以被运用在未来的工作中,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在这一点上,他们用脑的方式与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皮拉罕人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文化并不倾向于探讨没有充足依据的事情。例如,即使“打猎的时候被猛兽袭击怎么办”或“没有找到猎物是不是就会挨饿”这样的念头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他们也不会就此进一步展开思考,因此不至于让焦虑徘徊不散。进一步讲,就算在打猎的过程中受伤,他们也不会抱怨“为什么会落得这种下场”或担心“我会不会因疼痛而死”。 受伤的时候,他们所做的只是接受“我现在因受伤而感受到疼痛”这个事实,并尽可能地接受治疗。不管再怎么咒骂自己的命运,问题都不会解决,所以他们果断地臣服于现实中的痛苦,做自己该做的事。

因此,皮拉罕人称自己为“单纯的人民”,称外来的人为“多虑的脑袋”。对从不编造不必要情节的他们来说,这种称呼的确符合现实。

#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