ʕ •ᴥ•ʔ

南美日记:眩晕

海外的生活经历时常让我感到眩晕。我用着不熟悉的语言,在不熟悉的系统里方便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找到,甚至不用开翻译器,更用不着请教本地人。

而当我拿着所谓的母语,在中文网页里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仿佛那个大海捞针,捞也捞不着。不论是政府官网,还是手机运营商的服务;不论是银行操作指南,还是实用法律信息。



我这里镇中心的银行网点总是排着队,ATM边上都是人。作为社恐,我可不想在ATM面前手忙脚乱地操作,后面还有人在等着。虽然这边的人都很有耐心,但有人在后面干等着我还是会让我有点不自在。

我只是需要给自己的账号打点钱,过几个月就可以不用在ATM前排队,直接用手机银行转账给本地的移民律师,让她帮我申请永居——自己申请也可以,但我实在没有时间精力和心向去做这事。而且我毕竟在南美嘛,请律师的话,过程中要是出了什么岔子,背后都有操碎了心的律师团队可以帮忙解决。自己DIY的话可就要焦头烂额了。这边出岔子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还是交给专业人士比较好。

我大部分钱都在信用社,不在银行卡。平时也用不上银行卡,所以一直没去ATM实操过存款取款和转账。今天网上冲浪饶有兴致地搜索了关键词“银行名+cajero automático(ATM的西语)+depósito(转账)”,就在油管上看见了银行官方账号几年前发的操作视频。一不做二不休,我又如法炮制地学习了如何无卡取现。


高兴地学完本地银行最基本的使用技巧,我接着在电脑上做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点进法院电子诉讼平台查看在线起诉的进度。成年后的人生嘛,总会遇到点破事,比如自以为是朋友的人欠了钱不还。

在线立案早就通过了,案件进展已经到开庭排期了,前两天也有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了解了案情,但还没有人通知我缴纳费用。受理费只需要25元,真便宜。我点了“在线缴费”,显示错误代码500。之前能点进去的页面今天也点不进去了,不知道系统有什么问题。

想起之前和朋友吐槽说自己一直没收到缴费通知,只收到了法院发的文书链接。朋友顺手帮我去小红书查了一下,别人说这种情况是还没排到,没到正式程序,所以没发缴费通知书。又想起之前看别人吐槽老中的黑箱操作,很多攻略只能上小红书查。的确。我自己出国生活安顿下来以后就不用小红书了,早就忘了自己也能顺手上小红书查查别人的在线起诉都是什么情况。还好朋友有用小红书查东西的习惯,不然我一个人肯定傻乎乎地干着急。公开的网络上几乎什么都查不到,只有一些律所模棱两可的回复,而法院的电话又很难打通。1

太眩晕了。



想起手机运营商的网页。

在国内我用中国移动,点进网页就开始头晕。东西又多有杂乱无章,想改个套餐得研究半天。我还算年轻人呢,照理说操作网页应该不至于这么费劲。出国前改8元套餐也参考了不少网上的攻略,过程挺顺利的,但还是会觉得麻烦:为什么不能直接在手机上随便点两下就自助修改套餐呢?当然是因为移动公司想~~ 赚 ~~坑更多人的钱啦。

在南美我用Tuenti,这个运营商资费最便宜,但经常被人吐槽信号不行。我平时都住有人区,不论哪家运营商都有信号,无所谓;出去玩进山,不论哪家运营商都没信号,更无所谓。初来乍到没多久,我还在担心点进网页在线充值会不会有搞不懂的东西,结果过程无比丝滑。我甚至觉得那样的界面布局和UI设计,不会西语的人也能用起来。


已经不记得国内的运营商是什么时候起才能累积流量的了,至少我之前用的时候还只能累积一个月,再下个月还是会过期。结果到了南美,流量、短信和通话时长都自动累积,只要套餐不过期,就能一直累积下去。最初我的套餐流量只有5G还是7G,但住的地方有wifi,最后我给自己生生堆了30G出来。

刚来的时候,这边的运营商都会对主流的app免流量:WhatsApp、Spotify和谷歌地图。这相当于在国内分别给以下app免流量:微信、网易云音乐和百度地图。2那个瞬间我真的内心在咆哮: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啊?



又想起商品的标签贴纸。为什么中国制造还在制造徒手撕不干净的商品标签呢?南美制造的标签一撕就撕下来了,起码我买到的商品是这样。

但毕竟中国制造畅销全球。前阵子我就在超市买了个中国制造的双耳陶瓷深碗,用于微波炉料理。背后的标签贴纸怎么也撕不干净,我又没有吹风机,没法用热风把它吹下来,只好涂点食用油过夜,再拿指甲细细地抠干净。得亏我有指甲。

真是无奈又好笑。我总不能因为标签贴纸太难撕,就跟反华的美国人一样拒绝所有中国制造吧?



再说药品。在海拔三千米的小镇住了半年,体内的铁元素告急,不得已跨出了社恐舒适区去药房买了处方药——这里的铁补剂都是处方药。从最初的那瓶,到现在吃的这瓶,中间换了不同的居住地,也换了不同的药房,也就换了不同的药。我每次都会特意对药剂师说要经济实惠的(económico),或者直接说要便宜的(barato),所以理论上来说我应该会买到比较蹩脚的药物,但是并没有。它们都是很好的铁:不是麦芽糖铁就是甘氨酸螯合铁,最次的也是富马酸亚铁。

和铁一起被做进补剂的还有叶酸。要不是热心的中国移民朋友提醒,缺乏医学常识的我根本不知道铁要和叶酸一起补。不过药都给我做在一起了,不用我自己担心。最新买到的补剂不仅有铁和叶酸,还有抗坏血酸,也就是维生素C,搭配着吃效果更好。不过我平时吃果蔬比较多,不太会缺乏维C。唯一买到的不含叶酸的铁补剂是个欧美牌子,是欧是美我也忘了,总之不是南美本地的。像模像样地一片里塞了100毫克铁,还做成了巧克力味,却没有一丁点叶酸。真是吃了也白吃啊!


药品的瓶子看起来也很高级。其中有一瓶的瓶盖上多了一个圆柱体小盒子,听声音便知里面放了干燥剂。多好的设计!不用担心干燥剂被小孩误食了。另一瓶的瓶盖极薄,顶上写了使用方式:将瓶盖上的箭头对准瓶身上的箭头后掰开盖子。多好的设计!既节约了塑料,又不用担心还没懂事的小孩乱开药瓶玩了。

在国内我只见过单独扔进药瓶的干燥剂小包,和按压并旋转才能打开瓶盖的的普通设计,没了。


唉。你说中国制造业发达吧,是很发达,全世界需要的商品,只要不是高精尖类别的,它都能给你造出来;说发达吧,又很欠发达,直到现在还在用着最落后的设计,没有人创新,因为创新不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创新不赚钱。

中国当然也有好的东西,南美当然也有不好的东西。比如我常吃的抗组胺药西替利嗪,之前就买到过哥伦比亚产的、连包衣都没有的简陋药品,入口即化,而这药又特别苦……真灾难啊。只能在吃药前先含一口水,避免药片与舌头直接接触。好在换家药房,就有别的牌子可以选了,就不必吃这苦了。



补充一下另一件让我眩晕的事吧:

在线起诉立案后,法院给我发了受理案件通知书,里面写道案件审理有关信息请访问法院官网查询,并给了网址、查询账号和密码。我点进网址,一看这不就是省级法院的网站嘛。双目四处搜寻,也没见着任何登录入口。在视觉范围内找“查询”二字,也只找到“执行信息查询”和“裁判文书查询”。案子还没执行呢,所以排除前者。点进后者,这回有登录入口了,但登录方式只有手机、微信、支付宝和钉钉。

至于通知书上给我写得清清楚楚的账号和密码到底在哪里能登录,我反复查看了法院官网,到处乱点,也没找着,最后还是放弃了。反正该通知到我的事情,法院总会通知到我的,对吧?



总之出国以后就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眩晕中。

一边是很多中国移民嫌弃这里“落后”,很多国门都没迈出去半步的中国人一听“南美”两个字就好像来到了穷乡僻壤、住进了未通水电的原始森林;另一边是很多南美人向往中国,觉得中国已经是个发达国家了,有机会想去中国看看。

一边是说着、写着母语水平的中文,甚至早就超出母语者的平均水平了,却在中文网站里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另一边用着是能出门买菜、能和邻居闲聊,勉强够生活但无法讲述自己的人生,更无法阅读时政和时事新闻的西语,却总是轻而易举地搜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眩晕,眩晕。



  1. 在无忧行app绑定自己国内的手机号,可以免费收短信、接电话。打电话需要购买分钟数,12元人民币可以买50分钟通话时长,但有效期仅为15天。

  2. 我用的运营商现在已经不对谷歌地图免流量了,WhatsApp和Spotify依旧是免流量的。

#南美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