ʕ •ᴥ•ʔ

南美日记:关于我的厌童被治好了这件事

很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讨厌小孩的,最起码得讨厌那些“熊孩子”。在南美生活久了发现我其实并不真的有多讨厌小孩,我讨厌更多的是教子无方的家长。


最初的发现是在周宁。路边摆摊的姐姐正在收摊,她的小女儿不当心把什么吃的掉在了地上,然后哇哇哭了起来。当妈妈的并未停下手中的活儿,也没有责怪她,只是温柔地重复着一句话:“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那么一丁点大的小女孩,身高才刚到成年人的大腿,当然不会讲道理。所以女孩继续哭着,妈妈继续收拾着并温柔地重复着那句话:“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我原本听见孩子哭闹就会很崩溃,但在那个瞬间,我发现自己并不讨厌哭闹着的小女孩。那位妈妈说的话如此温柔,我不在哭,但她确实安慰到我了。


后来在南美,我又见过许多哭闹着的小孩,和许多温柔有耐心的家长。这才明白看起来让人讨厌的熊孩子,终究是只是保留了人类天性中恶劣部分的、尚未懂事的无辜孩子。

入住之前看房,房东姐姐有个一岁半的小儿子,时不时就哭闹、在地上撒泼打滚,引起大人的注意。照理说我看房看到这样的小孩应该心理崩溃才是,但我没有。房东姐姐一边和我说话,讲房屋出租的事宜,一边耐心地照顾自己的小儿子,一边皱眉嫌弃,又一边笑着,一边假装凶凶,又一边宠溺着。

孩子想拿不是玩具的东西当作玩具,她就上前收走放好。孩子看东西被收走了就哭闹,赖在地上拉不起来了。她假凶两句发现无效,又顺手抓起别的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那么一丁点大的小孩看见眼前有新东西,一下就忘了刚才发生的事,眉开眼笑起来。

就这样循环往复好多次,房东姐姐依然耐心着。在这样的场景下,我真的没有一丝厌恶的情绪。


再说之前的房东一家吧。房东是个老头儿,这里很多人结婚生子很早,所以他的曾孙大概六七岁了。小男孩显然不怎么待见我,他和家人拥抱贴脸,轮到我就不情不愿伸手和我握一下。1

要离开了,搬家前最后一次和房东一家团聚后道别,小男孩也不情不愿的。他的奶奶(也就是房东的一位女儿)笑着问他怎么不和我道别,他又只好嘟囔着和我说了一句再见。


类似的情形发生在中国,小孩恐怕要挨骂了,并且是当着客人的面被家长骂。但在这里不会出现类似的场景。大人们都只是温和地指出来要有礼貌,没有人强迫他带着一张假笑的脸来和我说话。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我自己恐怕也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但在这里,我倒能理解他了。这个年龄的男孩应该只喜欢和男孩玩儿。我在他眼里既是陌生人,又是外国人,还是异性。他恐怕还不能理解为什么好端端的自家人聚餐非得多出一个自己认都不认识的客人。倒是我,既不会陪他玩也没有关心他,还吸引了他全家人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他会亲近我才怪嘞。


总之事情就是这样,我在这里先后被治愈了厌男和厌童。现在觉得人生充满了身边人溢出来的爱。


  1. 这儿的礼仪是和所有人拥抱贴脸,如果不想贴脸或不合适贴脸,也可以选择握手。

#南美日记